-
玉門老城:藝術夢與工業園
他們站在這座小城命運的轉折點上,在它資源瀕臨枯竭、喪失生機時,試圖將它帶入一個充滿藝術的夢境。后來,他們見證了這座小城變得更有人氣,慢慢從沉寂中復蘇,卻是以另外一種方式,與他們的夢分道揚鑣。 -
秋風起,蟹腳癢,一圖讀懂古人是如何吃蟹的
-
沿鴨綠江而行,從雨中到霧中
原本打算去北邊找另一座斷橋的,連接中朝的橋梁都曾遭到美軍的猛烈轟炸。然而“仙境”讓我忘記了橋梁。 沿著江岸,霧氣越升越高,將對岸異國的島嶼和山巒都籠上一層灰白的紗。霧水倒映著草樹的翠色,讓鴨綠江終于名副其實地“水色似鴨頭”。 -
黎村里的海南原住民
黎族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原住民,從遠古時代以來,他們就在島上繁衍生息,以土著自居,稱島上其他民族為“美”(意為客人)。 -
回味成都小館子的煙火氣
-
雷波三日:走進小涼山
黃茅埂把涼山分成了大涼山和小涼山,齊邦媛筆下“悲壯”了六十年的“雷馬屏峨”,就是小涼山。在行政區劃的分割下,小涼山地理空間的整體性日漸式微,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時間,終會撫平小涼山的波瀾壯闊。作為“雷馬屏峨”首縣的雷波,曾經那么遙遠的雷波,也已經掛在金沙江河谷綠瑩瑩的果樹枝頭上,開始品嘗鮮甜的滋味。 -
紐約大學教《有機化學》課的老教授翻車,誰的鍋?
在教育界呆了一輩子后,在教師、設計和學生的諸多角色之間,我感覺做學生最難。他們面臨的壓力比老師大得多,而且師生權力地位根本不對等。老師耽擱學生的例子不勝枚舉。學生趕走老師是極個別的案例,否則也不會成為新聞。 -
順德覓食記:尋找幸福的滋味
專門去一個地方,只為了吃?!@種事我和好朋友做過很多次,順德就是其中的一個目的地。早聞“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順德就是鳳城。 -
鄧亞萍:進攻進攻再進攻
運動員和別人不一樣的一點:我們知道,得先輸,輸了我再來,再輸我再來,得有這個勁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秋季進補?一圖get“貼秋膘”的正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