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240歲老友居家漫談:鬢微霜,又何妨
一場240歲的老友居家漫談:《老生常常談》
八四年生人的六神磊磊曾有一個春節是和升降床、消毒水、監測儀一同度過的,那次他的母親突發腦溢血,大年初一住進了醫院。
春節是一年中最難雇人的時候,再蓬勃的服務業在“過年”二字面前也要讓步。護工幾乎請不到,“給五倍的價錢才來,也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從這年春節起,六神磊磊意識到母親正在邁過中年,進入老年,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必須把母親的養老問題放在自己生活規劃的第一位。從居住開始,和父母一輩保持“一碗湯的距離”,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的突發情況,這大概是每個追求自由的年輕人在步入中年后都會考慮的改變。
關于養老,六神磊磊思考得比別人更深,起因源自他的外婆每逢過節一定要來他家住兩天。最初他覺得奇怪,因為老人總是眷戀住慣的環境,輕易不愿離開。直到有一次和鄰居聊天才知道,外婆原來也有“攀比”心理——鄰居的老人都被接去子女家過節,她也不能落單。
六神磊磊受到了極大的觸動,他開始思考當一個人進入衰老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此剖俏镔|上的照顧,實際上是精神上的支撐,而無論物質或精神,反映出的都是兩代人之間的情感和交流。正是這樣的觸動激發了他。他急切地想和朋友們分享自己關于“老”的思考和觀點。
不常有人把衰老的話題放在桌面上拆解,但對養老問題的擔憂和思考卻一直隱含在各種文藝作品里。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寫中國社會是“安土重遷”——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中國人的傳統是落葉歸根,但養老一事,由于糅合了道德、情感、專業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往往變得非常復雜。人們面臨的選擇看似多樣,深究之下似乎都無法圓滿。
近期,中國平安聯合南方周末推出養老主題文化對談節目《老生常常談》,幾位年齡加起來超過240歲的嘉賓“老友”漫談歷史,挖掘“老”生智慧。近到金庸的江湖世界,遠到北宋蘇軾的《東坡志林》,當俠客和文人面對衰老,無一不在用自己的方式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老生常常談》上篇:從古到今的白發江湖
從古到今的白發江湖
“幾年以前看金庸,的確不太看到寫大俠老了怎么辦?!绷窭诶谑熳x金庸,漸漸發現了武俠世界和現實人生的差別,“其實好多事情金庸是沒寫的,比如獨孤求敗隱居在山洞里,到最后怎么辦?他只有一只雕”。
俠客人生的最后階段,讀者往往很難看到,“就像一條奔騰的江河最后匯入大海時的畫面,很容易被人忽視”。但叱咤武林的俠客當然也會老。金庸創作的人物,多數是有家的,而且這種“家”的概念往往拓展到很寬泛的邊界,可以突破血緣關系的限制。
郭靖黃蓉是常規意義上的家庭,這個家庭的規模不斷擴大。還有其他人為構成的家庭,“兒徒”便是重要的一種。六神磊磊提出柯鎮惡和郭靖的例子作為佐證,“如果我這個徒弟收得好,這輩子都有指望?!?/p>
門派也是一種衍生形式的“家”,譬如武當派,就是以張三豐為家長、七個徒弟為孩子的一個家庭。武俠小說中門派五花八門,但稱呼卻是高度地一致——“師父師娘”“徒兒徒孫”。
家庭概念,是刀劍表象下反映出的中國傳統。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俠客也難以繞過的心結。故此當令狐沖被華山派逐出師門,金庸不吝用大段文字描述他放聲大哭、淚眼模糊,“天下雖大,無容身之所”。六神磊磊也同樣調侃一燈大師出家做和尚,“因為他的家庭被周伯通拆散了?!?/p>
“中國人寫的武俠小說,看似是一個江湖,實際上是一個家庭。要弄懂中國,首先要弄明白中國的家庭?!绷窭诶诳偨Y陳辭。中國的家庭秉承著“落葉歸根”思想,人們對熟悉的環境、縈繞身邊的親情,有更深的依賴。無論年輕時如何顛沛流離,終老時都要回歸故里。
“家”文化專屬于中國人。在《老生常常談》中,華大集團CEO尹燁解釋了這一東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根基?!拔鞣绞怯文撩褡?,是以離心力為主的擴張。而中國四千年的農耕文化,核心就是家,要守著一畝三分地,守著那口井,一旦離開,就叫做‘背井離鄉’——中國是以家為核心的向心力文化?!?/p>
在這樣的傳承之下,中國人的養老觀念始終以家庭為核心。數據調查也顯示了當前社會養老的“9073”格局?!?0%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7%的養老依托于社區的支持,剩余3%的養老需求依賴于機構?!逼桨踩藟鄱麻L特別助理兼居家養老事業部總經理李斗介紹。
但另一方面,中國社會正面臨老齡化和少子化的現狀,家庭規模明顯縮小。李斗對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表示了擔憂,“一個家庭的規模,原本至少有3個人以上,現在只有兩點幾個?!被橛庠傅南陆捣从吃陴B老上,是嚴峻的現實問題。居家養老的愿望延伸出的,是對人力和情感的雙重需求。對此,此次漫談中,作為主持人的“好奇村長”李銳便深有體會,他認為,“家的幸福就在于,一推開門,你和父母就能互相看見”。
身為70后的李斗家中也有獨居老人,對上一輩衰老后的心理感觸良多:“父母很多時候希望你來關心他,但又不希望你完全地關心他,他們畫出一個關心的邊界。(贍養父母)是一件需要情感植入的事情?!?/p>
想要兼顧距離和醫療,醫養結合是一條具有可行性的實踐道路,社會各界逐漸意識到,人們“養老不離家”的愿望衍生出了復雜多樣的需求。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平安康養服務應運而生。
“家庭硬裝的輕度調適、身體監測的穿戴設備、環境監測,這都是實際的剛需?!崩疃方榻B康養服務中的重頭戲之一——家庭適老化改造。這是年長者的需要,也是子女們的溫度。人們常常對孩子想得太多,而對老人做得太少。
《老生常常談》下篇:人生能再少,且看蘇東坡
人生能再少,且看蘇東坡
倘若用兩個詞來形容蘇東坡,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戴建業的評價是“才華蓋世”“妙趣無窮”。這位大文豪不但是美食家,還是養生專家。在平均壽命僅有44歲的北宋,蘇東坡活了64歲,自有一套養生之道,行為和心態缺一不可。在《老生常常談》中,戴建業詳細解讀了“養生專家蘇東坡”的理念。
《東坡志林》中寫他的飲食,“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不失為古人對健康飲食習慣的自我規范。蘇東坡的養生理念總結起來就是,“一曰無事以當貴,二曰早寢以當富,三曰安步以當車,四曰晚食以當肉?!?/p>
“反復地強調‘無事’,就是內心要輕松?!贝鹘I這樣理解蘇軾的心態。人內心的舒適安寧,是長壽的關鍵。雖然屢次被貶謫,蘇東坡的心態始終平和,“把流放看作一種‘蹓跶’——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蹓跶”幾千公里,便也隨遇而安,享受一種平和與輕松?!包S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于是發明了經典菜肴東坡肉;被貶到惠州,四季如春,蔬果豐盛,又寫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顆”;甚至貶到海南也有驚喜,就地取材鼓搗出了烤生蠔,還寫信叮囑兒子不要把這種美味告訴別人,“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老,但豁達,“鬢微霜,又何妨”。
蘇東坡自然是對衰老一事毫不介意,戴建業說:“最好的養老狀態就是你沒有感覺到自己老了?!币鼰钍终J同。他把衰老形容為一種心理學的概念:“在強調生命長度的時候,還要多想一想它的廣度、豐度、深度、溫度。怎么過今天,就怎么過今生?!?/p>
蘇軾確實做到了一以貫之,在他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代表佳篇,無所謂老去與否。折射到當今社會,戴建業認為需要讓老人感覺到“老有所用”。
“有一次到新加坡去,我發現端盤子的也是老人,掃地的服務員也是老人,我感到很奇怪。新加坡同行說,這些老人一周工作三個半天或者兩個半天,也有錢拿,也感覺到比較快樂?!?/p>
尹燁用生物學的理論來闡釋這一點,“人處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必須有鏈接,不能孤立于系統之外?!崩先艘残枰猩鐣⑴c感,而非僅僅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叭藗兺灸艿匕牙先撕腿跽邉澋忍?,但其實不應該用這樣的等號。我們的長者需要更加有尊嚴?!崩疃繁硎?。
這正是李斗和他代表的中國平安一直推崇的“居家養老”理念,“最主要是老人在熟悉的環境里,有親情圍繞;此外還要有及時的救助,有科學的健康管理,有集體生活和組織生活,最后用醫療兜底?!?/p>
健身、旅游、老年大學、文娛社交……每種人群的核心需求都能夠在平安康養服務中得到滿足??叼B服務是平安創新推出的一站式居家養老建議解決方案,組合重疾、意外、醫療、壽險、儲備和養老六類保險產品,精準匹配客戶保險需求,定制到家護理、慢病管理、O2O文娛等5大精品服務,滿足老人“醫、食、住、行、財、康、養、樂、護、安”10大場景的服務需求。
首先是適老化改造服務。通過適老化改造+360°智能守護,打造安全舒適的居家環境,降低居家風險,提升居家養老幸福感。
第二是1+X到家護理服務。在“1”市面上常見的40+項基礎居家服務基礎上,與供應商共同創建“X”項服務內容,打造1+X平安到家護理服務體系,滿足居家長者失能照料、失智護理以及到家康復護理服務需求,讓長者居家更舒心。
第三是慢病管理服務:依托平安健康醫療資源,通過醫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三師”共管方案,體系化應對慢病客戶居家健康服務需求和慢病需求,打造健康規律且科學的居家健康生活。
第四是O2O文娛服務:線上多元化專家課程+線下多主題專屬文娛活動,做到老有所康、老有所樂、老有其友、老有其美。
此外還有特色體檢服務。整合平安醫療健康資源優勢,推出特色體檢服務套餐,滿足定制化、多元性的體檢服務需求。
“在尊嚴這兩個字背后我們能做什么?我們要做專業,因為我們的價值就是用專業、專注、專心,讓老人能夠有尊嚴地生活。我希望通過平安醫療、金融、科技的優勢,讓老年朋友們能夠享受更加精彩的生活?!崩疃繁硎?。
在保險的支付保障功能外,提供有溫度的關懷,讓養老這件事變得高品質、有尊嚴,這也是平安在“人如何度過一生的最后階段”這件事上所做出的人性化的探索。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一同開啟一場240歲的老友居家漫談!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