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nf3p3">
<address id="nf3p3"></address>
<form id="nf3p3"></form>

      <address id="nf3p3"></address><noframes id="nf3p3"><address id="nf3p3"><listing id="nf3p3"></listing></address>
        
        

        <sub id="nf3p3"><listing id="nf3p3"><menuitem id="nf3p3"></menuitem></listing></sub>
        <form id="nf3p3"><listing id="nf3p3"><meter id="nf3p3"></meter></listing></form>
          <noframes id="nf3p3"><listing id="nf3p3"></listing>

          嚴紹璗 去日本調查漢文典籍

          編者按:

          2022年8月6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嚴紹璗逝世,享年82歲。他是著名比較文學家、古典文獻學家、中國日本學家,長期從事以中國文化研究為基礎的東亞文化與文學關系的研究。

          嚴紹璗曾獲號稱“日本文化研究諾貝爾獎”的“山片蟠桃文化獎”,也是首屆“中國比較文學終身成就獎”和首屆“國際中國文化研究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開創了比較文學“發生學”研究和“日本漢籍文獻學”。在比較文學、日本學、古典文獻學,以及國際漢學 (中國學) 諸領域均取得卓越成就,并且在這些領域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學術人才。
          1974年,嚴紹璗參加“北京大學社會科學訪日團”,走訪日本各著名大學,“有機會第一次看到留存于彼國的數量眾多的漢籍……便萌生了要查明日本藏漢籍諸種狀況的念頭?!?br />
          此后30年里,他多次往返日本,對那里至今保存著的我國自上古以來到17世紀的漢文文獻典籍做了全面調査,收錄并甄別了一萬零八百余種文典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子

           

          (受訪者提供/圖)

          “中華書局竟然出這樣的書”

          2007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三卷本《日藏漢籍善本書錄》,380余萬字,作者嚴紹璗,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他將這部著作視為自己的“墓志銘”。寫到后期,感覺自己已入垂暮之年、身體不濟,擔憂寫不完怎么辦。

          2022年8月6日,嚴紹璗在北京去世,享年82歲。他擔憂的事情沒有發生。

          從18歲到北大讀書,到后來任教數十年。從思想成長、定型,到學術上勇猛精進,一切的知識、一切的成長,嚴紹璗都在北大獲得。他坦言自己是典型的學院派學者,很多想法跟社會上的人不一樣。太太總是要他少發表意見,說他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回事。

          嚴紹璗知道的是象牙塔內的事情,是如何治學。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院長錢婉約評價嚴紹璗:“從上一代學人手中接過了理想與抱負,也包含了清末民國以來中國學術落后于鄰邦的抱憾,扛起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文化學術使命?!?/p>

          寫這本書的念頭萌生于1974年,當時,嚴紹璗參加“北京大學社會科學訪日團”,走訪日本各著名大學,他在自述中稱,“有機會第一次看到留存于彼國的數量眾多的漢籍,激憤和惆悵融成難以名狀的心情,于是,便萌生了要查明日本藏漢籍諸種狀況的念頭?!?/p>

          特殊的歷史時期,訪日結束回到國內,為了“洗滌從資本主義國家受到的污染”,嚴紹璗接受上級安排,到北大鍋爐房做運煤工兩個半月,工作時間是每晚9點到次日清晨5點。白天,他頻繁參與相關外交事務,如接待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曼斯菲爾德,參與接待以吉川幸次郎為團長的“日本政府文化使節團”等等;夜里,他化身運煤工,鍋爐房是他全部的天地。

          此后30年里,無論外部世界如何翻天覆地,象牙塔內,嚴紹璗初衷不改。為這本書,他多次往返日本,對那里至今保存著的我國自上古以來到17世紀的漢文文獻典籍做了全面調査,收錄并甄別了一萬零八百余種文典,綜合記述了它們在文化史意義上大致的來龍去脈,目的是為了尋找和建立研究上述各個領域的基本的“事實源點”。

          北大和清華舉辦這部書的“學術研討會”,稱此書的編撰與出版不僅是對一個作者、一個學校、一個學科具有積極的意義,事實上它為人文學術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日本文學會前會長中西進教授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曾說: “我讀過一些中國學者研究日中文學關系和日本文學的論文,心里有許多疑慮。 后來我讀了嚴紹璗的著作和論文,深深感到‘北京大學はやはり北京大學た’(北京大學到底是北京大學啊)! ”

          2008年,日本文部科學省直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特地在京都舉辦了名為“嚴紹璗先生著《日藏漢籍善本書錄》出版紀念”的祝賀會。這是日本國家人文研究機構第一次為一個中國人的一部著作舉辦“出版祝賀會”。他們認為這部書錄的編撰成功,“為推進日本文化研究增加了助力”。戶川芳郎理事長說,“這本來是應該由我們日本學者做的工作,現在由一位中國教授完成了。我為我們日本人感到遺憾,我們為嚴先生感到光榮!”

          與此同時,這本書在國內引起爭議,一些學者認為完全是外行做的,勸誡嚴紹璗還是做“中日關系研究吧”。他們責問“中華書局竟然也出這樣的書”,言下之意是一個“外行”做了一本“糟透了的書”。這種憤懣在嚴紹璗看來,是自己在學科界限上“嚴重越軌”“攪了他人的飯碗”所致。

          該書出版三年后,2010年底日本設立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的唯一獎項“山片蟠桃文化賞”評審委員會全票通過,授予嚴紹璗第23屆“山片蟠桃文化獎”——該獎每3年頒發一次,此前中國獲獎者只有周一良先生。

          談及學術道路的選擇,嚴紹璗提到梁啟超。梁先生當年對自己的《新中國未來記》自嘲道,這本書“似說部非說部,似稗史非稗史,似論著非論著,不知成何種文體,自顧良自失笑”。嚴紹璗說自己的學術觀念和具體的學術作業就像這本書一樣,實在無法讓它在眼下的“單一學科”的某個范疇內就范。他認為,近代關于人文學術的“分類”所造成的“壁壘”常常會使“不安分”的學人陷入尷尬境地。

          有一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對嚴紹璗談及的某人某事有所質疑,嚴紹璗很認真地說:我是有日記的?!罢f實話,學海本無涯,我們上下這幾代人耽擱的時間以及面臨的陷阱實在太多,在漫長的學術史上,大概只能發揮承前啟后的作用。認真記錄下我們在這個風云變幻、跌宕起伏時代的閱歷、觀察與思考,或許更值得期待,也更有價值?!?/p>

          陳平原知道嚴紹璗有這個寫作計劃,他感到可惜的是,能言善辯、特會講古的嚴老師,留存在五卷本文集里的“自述”實在太少。不知是因晚年身體狀況不好,還是某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嚴老師的回憶錄最終沒能完成。

          1960年代,嚴紹璗和愛人鄧岳芬 (受訪者提供/圖)

          從上海到北京

          1959年秋天的一個夜晚,未名湖上空升起了艷麗多彩的禮花,把湖面、水塔、石舫、古鐘,還有全校歡樂的人群,照得通體鮮亮。正是在這輝煌的一刻,嚴紹璗踏入了北京大學的校門。在他的記憶中,北京大學從這時起近50年的漫長歲月中,只有這一次為慶祝共和國誕生10周年并歡迎59級新生,才有如此燦爛的禮花。

          馬寅初校長在東操場大會上歡迎新生,他用濃重的寧波、紹興一帶的官話說:“各位,兄弟今天代表學校當局,歡迎諸位來北大念書,成為未來國家的棟梁……”這些話讓年輕的嚴紹璗興奮了好幾天。

          來北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可在线看的黄色Av
          <noframes id="nf3p3">
          <address id="nf3p3"></address>
          <form id="nf3p3"></form>

              <address id="nf3p3"></address><noframes id="nf3p3"><address id="nf3p3"><listing id="nf3p3"></listing></address>
                
                

                <sub id="nf3p3"><listing id="nf3p3"><menuitem id="nf3p3"></menuitem></listing></sub>
                <form id="nf3p3"><listing id="nf3p3"><meter id="nf3p3"></meter></listing></form>
                  <noframes id="nf3p3"><listing id="nf3p3"></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