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之道,富民為始?!?br />
先賢圣哲們的經世之論和共富夢想,如今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歷史性成就,現在正穩步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然而征途漫漫,真正實現全球18%人口的共富夙愿,需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
在勠力共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我們可能遭遇怎樣的急流險灘?又該如何攻堅克難、跨山越水抵達彼岸?
為此,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推出“共富征途”系列訪談,深度對話曾經獲邀為頂層設計建言獻策的權威經濟學家、科學家、國家智庫專家和中外企業家,力圖求解共富征途中的良策佳徑。
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歷史性成就,現在正穩步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然而征途漫漫,真正實現全球18%人口的共富夙愿,需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
在勠力共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我們可能遭遇怎樣的急流險灘?又該如何攻堅克難、跨山越水抵達彼岸?
為此,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推出“共富征途”系列訪談,深度對話曾經獲邀為頂層設計建言獻策的權威經濟學家、科學家、國家智庫專家和中外企業家,力圖求解共富征途中的良策佳徑。
共富征途
-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 舊科技開發資源,新科技利用資源丨共富征途
智慧城市建設是要在一根電線上裝10個攝像頭,而城市大腦是要搞清楚在一根電線桿上裝幾個攝像頭能解決問題。 未來我們將面臨城市擴張和需求增長,但已無法再向地球索要更多的資源。如何有效利用資源,在今天已成為一個生存命題。 中國有一項政策,是對殘疾人的補貼,通過采用數字化手段把補貼順利發放到殘疾人手中,做到“一個都不能少”,這就是數字化帶來的技術福利。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22日《南方周末》) -
陸銘:共富是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發展的地方丨共富征途
如果沒有制度障礙,人口的自由流動可以使不同的城市之間和城鄉之間實現人均收入的均等化,或者生活質量的均等化。當設置了勞動力流動障礙的時候,“均等化”就實現不了了,它就會轉化為地區之間、城市之間和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這是我一直在講的道理: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讓有地理優勢的地方繼續保持優勢,讓地理條件不夠好的地方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因此,需要適度人口流出來提高留守人口的人均收入,無論流出人口還是留守人口都可以增加收入,共同富裕。 如果在人口流入地同步增加土地和住房的供應,對穩定全國房價也有利。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15日《南方周末》) -
白重恩談“零次分配”丨共富征途
這里需要強調的問題是,第三次分配應該是自愿的。如果在執行的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尊重自愿原則,它的積極作用可能就會受到負面影響,負面影響可能更大一些。 零次分配,最大的考慮就是公平,而且零次分配中,公平和效率是一體的。比如,平臺的財富是數據,而數據的貢獻者是每一個人。分配數據收益的享有權時,是否可以考慮分配給每一個人?這個話題是否能納入共同富裕中來討論?這里面也有一個效率的問題,不希望數據確權帶來平臺效率的損失,我覺得這也是零次分配可以考慮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把排放權也看作是零次分配的一個對象,排放權不是免費發放給電力企業,而是把排放權分配給電力的使用者。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8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