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20年:致力成為“善經濟”時代的踐行者
西藏山南市的愛爾眼科醫院有一個聽起來很浪漫的稱號:“視野最高的眼科機構”。這座在3500米海拔高度運營了一年半的醫院,填補了西藏自治區眼科??漆t院的空白:它帶來了價值上千萬元的先進眼科醫療設備和行業領先的眼疾診療技術,讓百姓在本地即可完成涵蓋檢查、診斷、治療、康復在內的全流程眼科醫療服務,充分滿足了當地眼病患者對眼健康的需求。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陳邦直言,像山南愛爾這樣的基層醫院開設的初衷并非盈利。2022年是愛爾眼科正式成立20周年,陳邦希望愛爾眼科在更大范圍踐行那句20年前就掛在醫院墻上的座右銘:使所有人,無論貧窮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權利。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董事長陳邦和總裁李力出席20周年慶典
時代機遇鋪設新賽道
陳邦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講述自己“誤打誤撞”進入眼科行業的故事。
1999年,中國簽署“視覺2020”宣言,承諾消除可避免失明。國家發布《“十一五”全國防盲治盲規劃》,系統性地推進防盲治盲工作。當時很多人還沒意識到,一個龐大的需求正被喚醒。陳邦敏銳地發現公立醫院的許多鞭長莫及之處,反而為相對輕便靈活的民營醫療機構提供了生存和快速發展的空間。
2000年,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得到推動,社會資本被允許開辦營利性醫院。長沙愛爾眼科醫院應運而生。
這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醫院,陳邦回憶,當時連招聘醫生都很難,“一開始我們只有4個醫生,總算把醫院開了起來”。
一年后,長沙愛爾步入正軌,成功的醫院發展模式開始復制。得益于時代機遇與政策東風,愛爾眼科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在陳邦看來,“以專注的態度和專業的技術深耕眼科專業領域,與公立醫院一起,服務廣大眼病患者”,這是愛爾眼科的定位。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伴隨醫療體制的改革,中國醫療也在不斷向前。
“我國的醫療體系一直以來都是以公立醫院為主體,非公醫院為補充。國內的眼病患者數量龐大,需要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共同發展,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和醫療手段,才能解決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問題?!标惏钫f。
政策調整與市場環境帶來了機遇,與全球先進醫療技術同步則為愛爾眼科彎道超車提供了加速器。以近視手術為例,從板層刀,到飛秒、全飛秒、ICL等更為先進的醫療方式陸續面世,技術升級為大眾眼健康帶來了更好效果,也為眼科醫院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截至2022年9月18日,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在中國內地、歐洲、東南亞擁有3家上市公司。全球范圍內愛爾眼科運營機構達800家,其中中國內地687家。2021年,愛爾集團在中國內地年門診量超1500萬人次,手術量超120萬臺,服務項目涵蓋各類眼科學及眼視光學診療服務。
“眼茅”背后的秘密
提及愛爾眼科的成功故事,IPO上市顯然功不可沒。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只新股正式開始交易,愛爾眼科位列其中。在愛爾眼科之前,公立醫院系統中從不曾出現連鎖醫院,加上經營狀況優良,品牌美譽度高,愛爾眼科受到市場追捧。其公告顯示,募集資金用途多為新建醫院或新增尖端醫療設備。
上市后,愛爾眼科的市值從69億元一路飆升到2000億元以上,被股民戲稱為“眼茅”,即“眼科界的茅臺”。
“眼茅”的爆發式增長,更離不開它在制度方面的創新,將“分級連鎖”“合伙人計劃”等機制發揮到極致。
早在上市路演過程中,陳邦就曾表示:“愛爾將緊緊抓住我國眼科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機遇,借力資本市場,擴建營業網點,進一步發揮‘分級連鎖’模式的優勢,擴大服務范圍和業務規模,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服務廣大眼病患者,進而實現公司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p>
所謂“分級連鎖”是指愛爾眼科的醫院布局采取“中心城市醫院——省會城市醫院——地級醫院——縣級醫院”的模式,不同層級的醫院擁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意在助推我國基層眼科醫療水平提升。以此為根基,愛爾眼科自上而下搭建網絡,將在城市應用的新技術輸送至地縣,并力求通過技術科普、教育培訓等方式,幫助基層眼科醫院提升診療技術。同時,將基層疑難眼病患者向上輸送或遠程會診,以期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眼科醫療服務。
上市以來,愛爾眼科多次推出股權激勵計劃,與員工共創、共享、共贏。在此基礎之上,2014年,愛爾眼科在中國醫療行業首創的“合伙人計劃”,也是以股權為紐帶、以長期激勵為導向,從根本上激發了醫生的創造力和能動性,推動著醫生個人與醫院同步發展,改變了中國眼科醫生的執業生態。
國內的快速發展也為愛爾眼科走出國門提供了強勁的內生動力。上市六年后,愛爾眼科正式開啟了國際化之旅。從中國香港到北美,再到歐洲、東南亞,愛爾眼科不斷汲取國外的最新眼科技術、管理經驗,將其反哺至國內,讓國內患者也可同步共享全球先進技術,真正做到“共享全球眼科智慧”。
20年“善經濟”實踐
在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總裁李力看來,愛爾眼科保持20年高速發展的核心原因是,始終不忘“使所有人,無論貧窮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權利”的初心,并不斷付諸實踐,追求社會責任和自身發展的和諧統一。
愛爾眼科獨創的“交叉補貼”機制便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方式之一。簡而言之,就是用高毛利業務補貼低收入人群,為他們提供低收費甚至不收費的眼科普惠手術,從而助力解決中國低收入人群的防盲治盲問題,逐步消除可避免的視力損傷。
這套眼健康公益體系將愛爾眼科的集團使命和社會責任真正踐行落地:“分級連鎖”打造的服務全國的醫院網絡和醫療志愿隊,將專業的眼健康診療服務輸送到廣大城鄉縣域,切實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交叉補貼”機制,則充分發揮出了愛爾眼科在經營模式上的靈活性,賦予公益慈善可持續發展的新內涵。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指出,中國客觀上已經步入了“善經濟”時代,社會價值將引領經濟價值。他認為,老一代的慈善家主要用捐款的方式解決貧困人群的溫飽問題,而現階段的公益慈善事業既要提倡捐贈,更多地則要打通政府、企業、社會間的聯系,通過一些項目的共建來造福民生。
作為“善經濟”時代的實踐者,愛爾眼科生動闡述了這一內在邏輯,不僅慷慨捐贈,更關注并助力解決當下亟須求變的部分社會問題。
山南愛爾眼科醫院便是其中的代表。山南高寒缺氧、紫外線強,因而以白內障為主的眼疾發病率極高,同時受限于地理位置,當地眼科醫療資源極其匱乏、眼科診療技術相對落后,許多眼疾患者只能苦等不定期的醫療志愿隊伍前來救助或是前往千里之外尋醫問藥,極為不便。
“考慮到這里老百姓的眼健康需求是長期的,我們就干脆在山南建立一家眼科醫院?!标惏钫f。
愛爾眼科第一批援藏專家團支援山南愛爾眼科醫院工作
除了讓當地大多數眼疾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質量的眼科醫療服務,愛爾眼科還計劃依托山南愛爾眼科醫院,打造“西藏眼科專業技術培訓基地”“愛爾眼科援藏志愿者工作基地”,不斷提升當地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為實現西藏醫療衛生事業長遠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陳邦說,十多年間,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堅持每年捐資支持眼健康公益慈善事業,持續地“反哺”社會。
早在2003年,武漢愛爾便捐贈價值200萬元的人工晶體,幫助500名湖北省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重獲光明,自此開啟了愛爾眼科公益之路。2015年和2019年,愛眼公益基金會、湘江公益基金會相繼成立,開啟了愛爾公益專業化、系統化、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其間,針對國家貧困縣、“三區三州”、建檔立卡戶等深度貧困地區和對象,愛爾眼科進行精準救助,實施了“精準脫貧光明行”“許孩子一個光明未來”“青少年眼健康關愛”等公益項目,幫助貧困眼病患者重見光明,有效推動國家精準扶貧。
根據近日發布的《愛爾眼科醫院集團20周年公益報告》顯示:“20年來,愛爾眼科支持公益項目600余項,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的300多個地區,累計公益服務超過2億人次,公益手術達100萬臺?!?/p>
同時,愛爾眼科在教育科研領域不斷加大投入,持續完善醫院的醫學教研體系,打造系統化研究平臺,推動展開前沿性眼科醫學研究,培養更多優秀眼科醫療人才,為持續發展眼健康公益事業提供有生力量。
“受益者”和“推動者”
在多個公開場合,陳邦都將愛爾眼科的發展歸功于為“國家發展的受益者”。
在2022年5月31日股東大會上,他表示:“國家的政策,一直以來都是允許、支持、鼓勵民營醫療的,從始至終沒有變化。國務院發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文件,也再次重申了支持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p>
伴隨著健康中國、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推進和實施,《“十四五”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的發布,愛爾眼科也在不斷探索,借助覆蓋國內外的服務網絡、醫療技術、人力資源等優勢,著眼醫療救助服務、醫學科研教育兩大方面,推動系統性地解決眼健康相關社會問題,助推人類眼健康事業的全方位發展。
2022年7月30日,愛爾集團發布最新公益戰略:未來十年將捐資百億級別,助力打造可持續眼健康公益生態,構建覆蓋更廣泛人群的眼健康公益生態圈,讓人人享有優質、可及的眼健康服務。據愛爾眼科黨委書記張躍文介紹,捐贈資金用途包括開展眼病救助、青少年近視防控、基層眼科醫生培訓、建立基層眼病診斷幫扶點、開展眼科及視覺科學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等諸多方面。
鄉村振興愛眼護眼光明行活動中,愛爾眼科為村民進行眼健康檢查
在這背后,是中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眼疾患者數量龐大的現實。直到現在,中國仍是世界上失明和視覺損傷患者最多的國家之一,且近視人口數已超6億,高居世界首位;每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人數雖已由1999年的三百多增長到目前的近三千,但在國際上仍處于低位;全國只有4萬多名眼科醫生,平均50000人才擁有1.6名眼科醫生,且他們大多集中在地級市及以上的城市醫院,農村及偏遠地區醫療資源嚴重匱乏,很多常見眼部疾病患者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失明……
這是未來的需求,更是長期的責任。它可以是投資者眼中的機會,可對醫療從業者而言,它是肩上的擔當,是患者生活的曙光。
如何讓人無論困苦富貴,都享有眼健康的權利?這個問題或許并沒有標準答案,就像寫在《愛爾眼科醫院集團20周年公益報告》開篇詞中的第一句話:我們應該如何幫助“看不見”或“看不清”的人?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思維方式,答案會大相徑庭,效果也天壤之別。
網絡編輯:kuangyx